疫情即将结束,酒店行业或迎来冰火两重天,改成养老院是一条逃生出路吗?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19    分享到:

疫情期间,我国很多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酒店行业所遭受冲击,非常巨大。近20年,我国酒店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酒店行业从高速发展期,到现在增速逐渐放缓。很多中高端酒店也借此契机,开始选择转型,其中转型养老酒店成为很多酒店的首选,那么进入养老酒店靠谱吗?

 

01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

 

酒店行业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从建国初期到80年代,整个经济以计划经济为主导,因此市场上只存在五星级宾馆和招待所。五星级宾馆主要针对的是外宾,国内旅客只能入住招待所,所以没有所谓的市场与用户体验,是完全的供方市场。

 

进入80年代,随着市场改革的深入,酒店行业也获得快速发展期,此时呈现出供小于求的局面,只要地段合适,开一家酒店都能够获得比较高的利润。

 

进入2011年,酒店行业基本处于供需平衡的状态,市场也进入平稳发展期。2013年“抑制三公消费”,导致高端酒店面临巨额亏损,此时快捷酒店受到市场欢迎,中档商务型酒店也获得快速发展。

 

2016年开始,酒店行业进入整合期,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比如锦江收购了7天,首旅收购了如家,华住收购橘子水晶等。这些加盟酒店因为拥有更高的知名度,无论是入住率还是收益率上,要好过于非连锁酒店,因此酒店连锁化也成为未来酒店的发展趋势。

 

相比于美国80%连锁化率,中国酒店连锁化率不及20%,因此连锁化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那些非连锁酒店如何面对市场冲击,找到一条出路呢?尤其是那些一二线城市的非连锁酒店,净利润都呈现出不同程度下滑,疫情期间经营情况更是惨不忍睹。

 

02养老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

 

从最新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截止到2019年底,我们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1亿7千万,占人口总数的12.5%。到了2025年,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超过3亿人,也就是说你身边4个人,将有1位老人。

 

这么高的人口基数,未来老年人的市场将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 预计2014~2050年间,我国中老龄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全国GDP比例将增长至33%,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除此之外,2018年修订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要在政策上加大对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保障,比如养老金的支取,异地报销,医保范围扩大等,这些都为养老酒店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而且近些年老年人的退休金也在不断上涨,有了经济保障,这些老人消费观念也悄然发生改变,由之前的“依靠儿女养老”到现在的“自力更生”、“不给儿女添乱”。养老不再遵循家庭养老模式,社会力量成为养老的主力。新一代老年人也更加倾向于高品质的晚年生活,因此那些消费型养老酒店也成为这些老年人的首选。

 

03酒店改养老机构的优势

 

酒店改养老具有先天优势,首先在区位上,很多酒店在市中心,交通便利,周边医院、便民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其次在硬件设施上,酒店的房间面积、卫生设施、公共区域等都与养老机构有相似之处,事实上很多酒店都是近些年新建的,基础设施上要高于养老机构的要求。而对于养老机构所要求的增设扶手、改用防滑材质、增加公共空间等,酒店重新装修的费用并不高。

 

2010年酒店星际评定标准的实施,酒店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服务标准上,都获得快速发展。而且在很多酒店,本身就设置了医护和急救岗位,也有长期合作的医院,因此酒店转型养老机构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

 

04养老酒店核心关键点是什么?

 

酒店转型做养老有先天的优势,也有从业者的路径依赖,很多酒店从业者所服务的对象一直是商务人群,因此无论是产品设计,推广模式,还是管理模式上,都是针对大众人群,或者商务人士的,而非老年人群,所以很容易忽略老年群体的特殊性。

 

老年人入驻后最关心的问题是医疗保障体系,酒店不能仅仅提供简单的医疗护理服务,而是要与附近“三甲”医院进行深度合作,最好能够开通绿色通道,及时能够把老人送到医院当中。

 

除此之外还要引入专业的护理人员,以适应客户的要求,目前养老市场正处于行业发展期,因此相关的从业人员非常稀缺。酒店管理者必须提前着力培养适合养老的复合型人才,保障养老型酒店的经营管理。

 

目前在急需人才的失能、半失能养老院当中,需要护理人员的数量达到4000万,而有资格认证的从业人员仅有30万人。巨大的人才缺口也就意味着,想进入这个行业必须做好人才的储备。

 

和酒店行业相比,养老行业对于服务人才的依赖更为严重,所以想要做养老酒店的企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定要做好前期人才储备工作。

 

之前我遇到一个做本地服务的养老机构,前期经营状况非常好,可是在他3公里外又新开了一家养老院,不但挖走了他的客户,还挖走了他的服务人员。在面临巨大人才缺口的时候,由于过去粗放式经营,没有建立一整套培训体系,因此新招募的护理人员,参差不齐,导致机构的口碑直线下降。

 

不可否认那些适老化硬件设施非常重要,像无障碍通道、扶手、医用电梯等,没有这些基础硬件,就无法通过评审,然而“好口碑”才是一个养老院的核心。因此能否留住那些有经验的员工,让员工开展高标准的服务是非常关键的。

 

05怎么做培训

 

养老机构的培训非常繁杂,有一整套标准服务体系,拿最近出台的《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实施指南为例,大部分是服务标准的评定,出入院服务、生活照料服务、膳食服务、清洁卫生服务、洗涤服务、医疗护理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心理/精神支持服务、安宁服务、委托服务、康复服务(申请3级及以上养老机构须提供此项服务)、教育服务(申请4级及以上养老机构须提供此项服务)、居家上门服务(申请5级养老机构须提供此项服务)等13个子分类,要求养老机构在申请各等级评定时至少能提供4.1-4.10服务,康复服务、教育服务、居家上门服务分别作为申请三级、四级、五级养老机构的必要条件。

 

除了这些常见的服务标准,养老院的突发应急培训也非常关键,比如如果老人摔倒怎么办?如果按照国家标准,应该是第一时间联系家属,并且拨打报警电话,可是很多新员工忘记了保留证据。别希望家属能够明事理,如果有一位家属将你告上法庭,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小型养老机构甚至会“倾家荡产”。

 

其实养老服务过程中有很多细节需要亲身感受,比如我们在培训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称呼老人为某爷爷,某奶奶,看似非常简单的一句问候,能够有效拉近与老人的距离。人们总说“老小孩”,老人很有情绪化的一面,如果对你印象不好,很多服务都不愿意配合你。叫一声“李爷爷”,你会发现老人态度立马有所改变。

 

还有护理人员经常会遇到,老人怀疑护理人员偷了自己的物品,那么你该如何应对呢?我曾经遇见过,护理人员为此哭着要离职的情况。护理人员要求帮老人找,而老人又不愿意别人碰他的东西,还一口咬定护理人员拿了他东西。

 

面对这种情况,一定要提前预防,将老人的贵重物品集中存放,而不是放在他的柜子里,房间内的抽屉也要上锁,钥匙放在老人兜里。很多老人由于健忘症的原因,经常会因为物品的丢失而情绪失落,钥匙会让他们有一种掌控感,因此异常珍惜。

 

另外有些物品的丢失是混用所产生的,比如常用的毛巾、口杯等,这个时候我们要提前做好标记,写上老人的名字和房间号,这样也能够有效防止物品丢失的问题。

 

当然这些只是护理人员培训的冰山一角,老年人的护理要比酒店管理更加复杂,因此员工的稳定性,以及员工的系统化培训非常关键,这些关乎到养老机构的口碑,甚至生死。

 

06转型养老酒店如何挣钱

 

详谈了开办养老机构以及培训的很多细节,让大家了解这个行业的难点在哪里,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从市场、运营角度考虑,你的酒店是否合适转型为养老酒店。

 

酒店转型养老,首先要想清楚,你的客户是谁?如果是城市中心区,那么你的客户很有可能是附近的老人,他们需要临时照护,晚上甚至回到家中居住。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更多的公共空间,更多的日间活动中心等。

 

如果你的酒店在市郊,或者离市中心距离比较远,那么建议你最好做失能,或者半失能类型的养老机构。因为这种类型的养老机构能够保证稳定的入住率,如果此时你还选择能够自理的老人,可能冬季的时候,入住率比较高,过了冬季,机构就要面临裁员的问题,很难保证运营的稳定性。

 

了解到客户群,就要核算改造成本以及服务价格,和酒店行业不同,养老机构的回报周期在6年以上,成本要比一般酒店高出6%-30%。主要成本在硬件投资、以及人工成本上,硬件方面需要增加医用电梯,医疗垃圾通道,还有护理床、气垫床、专用沐浴床椅、电加热保温餐车等。

 

如果是失能、半失能护理型养老机构,还需要配备心电图机、B超机、抢救床、氧气瓶、吸痰器、无菌柜、紫外线灯等医疗设备,所以前期投资是非常高的。

 

服务人员也比一般酒店高很多,酒店行业服务与客户比例为30:1,而养老机构需要达到6:1,如果想要做高端养老机构,这个比例是3:1,因此人员成本非常高。

 

如果是旅居型养老机构,虽然硬件投资没有护理型养老机构那么多,但是整体运营成本也会大幅上升,如果入住率以及客单价都能够有所保证,比如入住率能保持在60%以上,客单价能够提升10%以上,回报周期还是非常可观的。

 

07结束语

 

很多人看完我们上面的介绍,可能有些心灰意冷,我们对待任何事情一定要向前看,上文我介绍了酒店行业的大趋势,如果不能够加入连锁运营,将来所遇到的困境会越来越大。相反我们看未来的养老市场,市场空间非常大,如果我们能在养老酒店市场扎稳脚跟,未来的收益是非常稳定的。

 

如有养老相关问题和合作意向,请联系400-852-2808 13811375603(微信同号)

 

作者:高广银  来源:中国养老人才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