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社区居家养老盈利难的破解之道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4-09    分享到:

我国约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家庭承担着对老年人的照顾义务,但随着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而机构养老仅能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不能给予老年人健康养老所必需的精神慰藉,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之间的养老服务方式,被定义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 的养老方式,既能满足老年人居住家中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的愿望,又能为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医疗与养老服务。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社区居家养老作为最符合老年人意愿的养老模式,将承接大多数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居家养老需求可分为四部分:

 

一是生活照料服务

 

由于家庭支持与互助功能的欠缺以及老年人生活能力的不足,这一需求即为老年人的基础需求,主要包括上门做饭和打扫卫生、助浴、帮助购物或买菜服务、代缴公共事业费等;

 

二是医疗保健服务

 

由于身体机能衰退,绝大多数老年人受疾病的困扰,健康维护、疾病预防等医疗需求是老年人的必备需求,包含康复锻炼、社区医疗保健、养生知识宣传、社区康复理疗点、家庭保健医生或护士、家庭病床等;

 

三是精神娱乐服务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对老年活动室、老年学校、户外或室内健身点、志愿者心理关怀与聊天等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提升;

 

四是援助维权

 

包括紧急援助服务、法律援助、应急维修等。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不足

 

1.医养结合方面的不足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多受疾病困扰。目前我国现行的医养结合服务方式,无论是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加入养老床位还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都强调老人获得医疗服务的前提是入住机构,但中国有90%的老年人在家养老,所以目前的医养结合服务方式需要进一步探索在社区层面的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衔接、整合。

 

家庭签约医生制作为我国在社区层面广泛推广的一种医疗服务方式,提供的服务主要侧重于对社区居民的小病诊治、健康问题咨询等方面,很难满足老人康复锻炼或长期卧床老人的康复照护等医疗需求。所以,在社区层面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如何衔接、融合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

 

2.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

 

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是指社区提供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内容与数量。社区实践中,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服务一方面内容单一,另一方面又供过于求。据《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7》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高达79.3%,但多为娱乐健身器材,在精神文化设施上投入较少,多数社区仅有老年活动中心,也多沦为老年人的棋牌室,缺乏社区图书馆等文化性设施。

 

已有的养老服务项目中,家政服务、医疗护理、娱乐活动、社会参与等项目老年人需求较高,但对于陪同购物或看病、聊天解闷等私人项目老年人需求较低,存在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

 

3.社区居家养老缺乏专业人才

 

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水平低,医护人员匮乏。具体表现为服务人员大多没有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多是年龄在4050周岁的本地居民,经简单的培训,就上岗从业,缺乏必要的康复护理、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很难提供相应的养老护理服务。

 

医护人员缺口较大, 只有少数由社工机构运作的镇 () 养老服务中心配备了医护人员。社区医疗机构医疗条件及医护人员的待遇差,致使医护人才短缺,难以满足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医疗护理需求。

 

4.政策扶持及遭遇到的瓶颈

 

2012年以来,养老服务政策呈现出不断变革不断丰富的特点,政府及各部委在优秀实践的基础上吸取以往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指明方向。 

 

三、新时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取得了新的突破

 

1.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居家养老服务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养老服务的提质增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发展居家网络信息服务,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和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

 

2.重点推进医养结合

 

老年人医疗护理需求强烈,催生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融合的诉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同时提出发展“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保险。《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专门论述了医疗服务与养老融合发展。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将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作为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

 

制定完善、可行的法规政策便于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找到更有效的服务供给模式。新时期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虽已取得了新突破,但仍存在政策制定不完善以及执行的现实困境。

 

首先,我国对该服务模式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缺乏相应法律规范,个别的相关规定也只是零散地存在于一些地方法规中,如对养老服务税款减免、专业护理人员的培训等直接关系着社区居家养 老服务质量以及老年人满意度的重要问题没有明确规定。

 

再者,我国关于居家养老问题的规定过于笼统,指导性、实践性不强,约束性也不够。如财政部、民政部联合印发的《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并没有明确养老财政的使用方法也没有进一步的实施细则作补充,导致地方政府各部门缺乏内在的衔接与协调整合,社区居家养老存在资金投入不足、资源扶持较少、养老设施缺乏、养老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

 

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优化建议

 

1.发展多元社区医养结合模式

 

社区作为整合各项服务资源最有效率的综合性平台,有望实现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的有机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可以通过整合社区附近医疗资源和日间老人照料中心资源的方式,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圈,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的同时加强医疗服务供给。

 

进一步推进“养医签约、居家巡诊”的服务模式,为老年人开展跟踪防治、上门诊断和家庭病床服务,提供优先就诊和与其它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等服务。为增强医养结合的可持续性,还需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和制度,继续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2.以需求为导向提供有效服务

 

以政府为主导的运行方式,自上而下地而非基于社区老人的实际需求确定为老服务项目,有效供给不足。因此,应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引入竞争机制,促进有效供给同时能够节省成本为老年人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

 

政府在制定服务项目前应充分考虑社区老人的年龄结构、健康情况、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因素,为不同社区设计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

 

3.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储备

 

目前,针对人员问题,政府应当做好培训计划,使服务培训常态化,对养老服务人员进行医疗护理、疾病检测、医学保健以及相关心理学等一系列医学方面的培训并定期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对已上岗的服务人员进行定期考察,确保服务质量;

 

支持职业院校设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扩大人才培养规模,为后续的养老服务业储备人才;提高社区居家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及工资待遇,落实服务人员保障制度,养老机构和组织应当为养老服务人员依法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4.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

 

为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国务院、各部委应尽快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关键问题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同时明确社区居家养老的管理体制及养老服务中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等,真正落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规定,为老人提供满意的服务。

 

如有相关养老问题,请咨询陈老师:13811375603

 

(来源:周惠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