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将音乐配合医疗手段,发现音乐能刺激人的各种感觉,因此具有提高人们信息处理能力的功效,音乐对脑电波、血流、激素分泌等都会产生影响。
日本学者曾观察音乐对哺乳期妇女乳汁分泌的影响,数据统计结果是:从扬声器中听到西方古典音乐时,乳汁分泌量增加20%;用耳机听古典音乐时,乳汁分泌量增加100%;而听爵士音乐和流行音乐时,乳汁分泌则分别减少20%~50%。意大利外科医生扎帕洛通过研究证明,巴赫的音乐能减轻消化不良症状,莫扎特的音乐能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舒伯特的音乐能帮助失眠者入睡。利用音乐的镇静作用可以治疗震颤麻痹、精神分裂症、孤僻症、精神迟滞等精神系统疾病,可以改善人的情绪和行动。
与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不同,音乐治疗采取被治疗者乐于接受的音乐互动方式,通过唱、听、奏、律动、创作等形式,主动介入到被治疗者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人的情绪、认知产生的积极影响,来帮助治疗对象达到身体健康的恢复、改善和维持作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诺德认为:如果一个人的情绪出现了问题,他的头脑中就一定会存在某些不合理观念。而如果这种不合理观念得到纠正,情绪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传统心理治疗认为“认知决定情绪”,而音乐对人的情绪影响力时非常巨大的,当一个人情绪好的时候,往往看到事物的积极方面,把坏事看成好事;当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往往看到事物的消极方面,把好事看成坏事。因此只要情绪变了,人对问题的看法也会有相应的改变。
音乐治疗的方法和技巧多种多样,在具体运用上,应因人、因病而不同,需要选择恰当的音乐和方法。单纯音乐疗法只是其中的一种,主要是利用音乐综合性的特性,有目的、有计划地用于某些疾病的康复和机能改善。单纯的音乐疗法又分为被动式的音乐治疗和主动式音乐治疗。
被动式音乐治疗也叫做“聆听式音乐治疗”。这种治疗就是让患者聆听事先录制好的音乐或现场演奏的音乐。通过聆听功能引起患者生理、心理认知、精神、情绪等方面的改变,使患者的精神、神经系统得到调节,从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患者在聆听过程中或之后可能产生想象,生理放松,引发行为。
主动式音乐治疗是患者亲自参与到音乐艺术中的一种疗法。包括再创造式、创作式、即兴式三种方式。患者通过参与音乐行为(如演奏、演唱)来达到治疗与康复的目的。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对音乐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其效果也会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