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发布:没有1000万,你敢老吗?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1    分享到:

泰康保险集团联合尼尔森共同发布《2020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按照中高净值人群当前生活水准推算,平均需要1060万的养老资金。

 

没有1000万,你敢老吗?

 

莫说中国普通人群,就连《白皮书》中的中高净值人群也不是都准备好了足够的养老钱。《白皮书》显示,目前中高净值人群准备的养老资金缺口均值达600万,59%的中高净值人群养老资金准备严重不足,25%准备基本与所需相符,仅有14%准备充足。

 

中高净值人群尚且存在巨额的养老资金缺口,何况普通人群?

 

20202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4亿人,占总人口的18.1%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或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老龄化进程在飞速加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1.9%

 

更为严重的是,14亿人口中,就业人员7.75亿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5.33亿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34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8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3266万人,增加874万人。

 

数据同时指出,不满16周岁的人口为2.50亿,16周岁以上人口为11.50亿。

 

养老产业发展问题

 

1

 

社会普及率差

 

养老产业其实一直是一个不同时期的生命话题,但是生命缺乏的是一个综合性服务体系,包括意识准备、资源共享准备、需求设计和预测准备,建立庞大的全球化养老产业数据库是全球养老产业基金公司和旗下的研究中心在未来10年将完成的重大课题和工作。

 

2

 

未富先老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10000美元,我国尚不足3000美元,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

 

3

 

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直接导致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主流家庭模式。

 

4

 

养老方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单纯以进入养老院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现实的养老需求,要将中国的主流养老模式从社区居家养老提升到需求养老。

 

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和养老发展现状的问题?

 

1

 

完善养老金保障体系

 

中国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始于1991年,主要依赖第一支柱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责任主体为政府,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企业年金的责任主体为企业和员工,职业年金的主体为事业机关单位及其雇员,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金刚刚起步,目前暂无统一的定义与范畴,占比微乎其微。

 

2000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成立,专门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障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今年初,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在首届中国宏观经济年会上表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第一支柱规模超过6万亿元,第二支柱规模仅2万亿元,第三支柱刚刚起步,规模相对比较小。合并计算,第一支柱的占比占到70%。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这样的结构比较容易出现第一支柱独木难支的局面,因此需要加强第二、第三支柱的发展。

 

第一支柱就是别人的孩子交钱给你养老,我觉得这个路有点难走。

 

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在年初的首届中国宏观经济年会上称,现在的抚养比3:1(即就业人员7.75亿人与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亿人之比),即三个在职人员抚养一个退休人员,已经很吃力,2050年时需要一个在职人员抚养一个退休人员,可想日子将很难过。因此现收现付制走不下去,只能基金制,即自己存钱给自己养老。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引导保险回归风险保障本源,研究发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816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2020年第16期《求是》杂志刊发的郭树清文章《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文中指出,“加快养老保险第二和第三支柱建设,推动养老基金在资本市场上的占比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面对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养老需求持续增加,国内养老金融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为更好满足国民对未来二三十年养老高品质的需求,政府在积极推进养老金融,市场也在开展多样化探索。

 

2

 

发展养老金融

 

近日,中信银行“幸福专线”推出远程健康顾问服务,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银行获得全科专业医生的帮助。“幸福专线”就是中信银行根据老年客户的特点打造的老年客户服务体系中的一项特色服务。中信银行老年客户服务以“幸福+、有温度”为中心,目前已建成“1+6的老年客群服务体系”。

 

1+6”即依托中信集团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围绕老年客户关注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享、老有所游”六大方面,搭建老年客群服务体系,围绕“幸福+有温度”的品牌,打造“幸福+财富”、“幸福+健康”、“幸福+学院”、“幸福+优惠”、“幸福+舞台”、“幸福+出游”六个服务板块,解决老年客户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客户找到老年生活的精彩与活力。

 

3

 

支持养老市场发展

 

养老产业链较长,上下游带动明显。养老产业应重点关注医疗保健、医疗护理、家政服务、娱乐休闲、日常消费和信息平台等需求快速增长领域。在未来,由于老年抚养比的逐年递增、老年人口中患病比例的上升以及老年人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社区养老,尤其是和医疗相结合的养老将会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目前泰康已在全国19个核心城市布局高端养老社区,已开业六家,未来可容纳4.9万名老人,2.5万户独立生活单元和7000余张康护床位。同时,泰康不断推进价值医疗,已在全国核心地区布局五大医学中心。

 

天佑安康也在用实际行动推进养老产业发展,结合43客群定位,打造“医、养、康、护、旅”五位一体的五星级智慧医养项目,如九江浔海天佑安康颐养中心、郑州东区天佑安康颐养中心,提供床位720张。未来,天佑安康还将用心做精品,落地更多养老实体项目,让更多老人有尊严地养老,实现“今生只做养老”的使命。

 

那么,如何才能经营好自己的养老事业?欧英养老商学院第49期金牌院长训练营给您答案。点击这里查看详细介绍。

 

如有养老相关问题和合作意向,请联系4008-522-808 13811375603(微信同号)

 

| 内容综合整理自经济观察网、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