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剧《三十而已》因塑造了三位个性鲜明、代入感强的新时代女性角色而备受大众追捧,女主们的情感事业成为整部剧的主线,家庭关系则是第二条发展线,一明一暗,时时刻刻提醒着观众对于人生和生活的思考。作为一名养老从业者,关注点自然落到了剧中三位女主的父母身上,尽管都是退休,但生活状态却截然不同。其中最受争议的便是女1号顾佳的父亲,关于选择养老方式的问题。
作为备受观众喜爱的、又“飒”又“爽”又能兼顾家庭和事业的实实在在的顾家女主顾佳,把老公培养成了公司老总,多次挽救公司于困境或危难之中;经营属于自己的事业——茶厂;把儿子送进顶尖幼儿园,接受最优质的教育。唯独到父亲选择养老方式时颇感无奈,不得已屈服于父亲自己的选择。父亲患有心脏病,又一个人独居,顾佳常常因此半夜三更做梦梦到父亲出事,因此给出了父亲养老的选择题:
A.家里安装摄像头
B.找保姆
C.搬去跟自己一起住
没想到顾爸一并幽默回绝,并给出了D选项——住进养老院。经过对比筛选,顾爸放弃了医疗配套设施完备的高端CCRC养老社区,选择了相对亲民的养老院,开启了正式的养老生活,顾佳也就当送爸爸去了个寄宿学校。从顾爸选择养老院的初衷以及随后顾佳多次的探望交流,不难看出,住进养老院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未来,养老院、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将是更多老人的养老佳选,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
1
不打扰子女生活
顾爸之所以选择养老院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不想打扰顾佳一家三口的生活,不想因为自己一个人住让女儿担心,搬过去一起住又让女儿操心。用顾爸的原话说就是:“我闺女有今天不容易,我没帮上忙也就算了,不能给她添麻烦。”
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能为孩子们做点事十分开心,却不愿意因为一点小事麻烦子女。因此,选择住进养老院,可以减少子女在照顾自己身上话费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腾出时间去做打拼事业,照顾自己的小家。
2
避免家庭矛盾
老人和年轻人住在一起产生矛盾的点很多。生活习惯不一样,老年人的习惯一般都是早睡早起,而年轻人习惯了晚睡晚起。
饮食习惯不一样,年轻人喜欢吃的老年人大多不喜欢,而老人的饮食也是年轻人接受不了的。
自己住,可以尽情地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来生活,住进养老院,也照样可以随心所欲,也好过和子女住在一起的别扭。避免顾爸所说的到女儿家成了客人,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3
能保持亲密感
有句老话说:亲戚原来香。其实父母与子女也存在这种情况,上寄宿学校,假期回家第一周,父母好吃好喝伺候着,第二周就开始对子女有意见了,比如怎么还不起床,怎么不好好吃饭,怎么不陪我去做……总之,横挑鼻子竖挑眼,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
父母到了养老的年龄,选择养老院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子女抽空去看看,保持这样的距离反而能保持彼此之间的亲密感。
4
排解孤独寂寞
顾佳说服自己同意父亲住进养老院的唯一原因是养老院有一院子父亲的同龄人。对,正是这一院子的同龄人,让顾爸在这里有说话、下棋的玩伴,不至于跟女儿住在一起后,女儿女婿去上班,外孙去上学,自己只能憋在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老年人除了怕死、怕病外,第三个害怕的便是孤单,住进养老院,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老伙计,是排解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没有之一。
5
养老安全有保障
养老院除了配置的有养老护理人员,并且安排24小时值班,还配置有一定数量和相关医疗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紧急救护车辆,以应对院内老人的突发情况,老人一旦身体出现不适症状,相关的医疗人员和车辆会在第一时间对老人进行最佳的急救或送往医院,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因错过最佳抢救时机而影响老人的生命健康,保障入住老人的“养老安全”。
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即便是条件一般的养老院,在老人的养老问题上,也会比普通人做得好。
以上便是顾爸,也是越来越多老人考虑住养老院的重要原因。
目前,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4.23万个,床位429.1万张,收住老年人214.6万人,面对2.5亿中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已经成为重要的养老方式”,不仅为自己找了一个好去处,也减轻了子女的负担,同时利于家庭和谐。我们为什么不欣然接受呢?
只不过是,老人根据个人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院,而养老机构则需要根据自身客群定位,提供相应的软硬件服务,前提一定是做好营销,让老人愿意选择你。如何才能做好营销呢?欧英养老商学院第49期院长班提供了详细方案。(点击文字查看详细介绍)
如有养老相关问题和合作意向,请联系4008-522-808 ;13811375603(微信同号)
来源:陈琳翰养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