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榆林老人遭活埋案、老太离奇去世案看当下养老问题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14    分享到:

近日发生的一件恶性案件震惊社会:榆林靖边县“男子马某某将79岁亲生老母亲活埋废弃墓坑”事件引发社会极大关注。

 

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高度关注此案,并发文表示,马某某“活埋”老人行为突破法律底线、道德底线、人伦底线,性质极端恶劣,必须依法严惩。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亘古不变的硬道理,但在文明社会高度进步的今天,竟有如此不孝儿孙公然挑战道德乃至法律的底线,不赡养、虐待甚至杀害父母。

 

从八十岁老母冻死在儿子门口到把病重母亲放在地下车库,再到如今活埋老母亲案件,这些看似个案的事件中可以反应出现代社会中的尖锐问题,老龄化社会如何养老、养好老?不孝子孙案件频发,仅靠道德约束可否?是子女不孝还是社会问题?值得深思。

 

 

陕西榆林老人遭活埋案

 

一、榆林靖边“男子将79岁老母亲活埋废弃墓坑”事件

 

据靖边警方透露:55日马某某妻子发现婆婆失踪以后报警,警方紧急行动抓住犯罪嫌疑人,几经较量嫌疑人交代出埋葬地点,在洞里埋了三天的老人终于被挖掘出来送医。十分幸运的是,因为抢救及时,老人已送至医院进行救治,病情稳定,并无生命危险。涉事嫌疑人是老人的大儿子,此前老人和二儿子居住,但二儿子去年生病无力照顾,转由大儿子照顾。“可能是照顾的嫌烦了”,竟做出来这样的事,老人的儿媳妇回家找不到老人报了警。

 

 

活埋老母案发现场

 

另据57日澎湃新闻报道,在52日,陕西男子马某用手推车将79岁的瘫痪母亲拉走,向家人谎称将母亲送去亲戚家。马某被警方抓获后交代,他将母亲拉到无人处,找了一个废弃墓坑倒进去埋了。同日,新京报记者探访王某获救后入住的医院,发现老人身体状况比较平稳,正在家属陪同下做恢复训练。医院院长称,老人属4级肌力(肌力不完全)、不算瘫痪。此前警方通报,老人的儿子马某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刑拘。

 

 

靖边警方调查

 

目前,据家属称,老人还在担心埋她的儿子,不希望其被判重刑。但律师表示马某行为既缺德又违法,且其行为应是蓄谋已久,事先踩过点,其刑期可能会比较重。

 

二、中国历史上的活埋老人陋习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秦朝、宋朝、元朝都有过60岁老人活埋的说法。在四分五裂的时代,外族入侵,各种习俗就更多,其中不乏许多陋习,如“吃绝户”、活埋“无能人”。相传秦始皇下令烧毁天下史典之书、活埋方士和儒人四百六十以后,还不放心,以为老年人知古通今,大多怀念先朝旧制,痛恨他的残暴苛刻,接着又下一道圣旨:六十还甲。无论仕庶男女,活到六十岁不死者,一律活埋。

 

 

古代弃老俗

 

(一)湖北郧县等地的“弃老洞”

 

在湖北郧县等地有大量“弃老洞”的存在以及广为流传的“弃老传说”。在远古时期,“弃老洞”用于安放那些年满60岁的“负担”老人。洞的面积很小,仅能蜷身,在洞底部内侧有一个等边三角形石孔,边缘锋利,刚好能容得下一个成人的头颅。据说石孔是供窑洞中老人自杀用的。在遥远的古代,“弃老洞”将插门槽和门栓洞都凿刻在窑洞外,被反锁在洞内饥寒交迫的老人受不了时,便仰身躺下,将头伸进石孔中,面朝上一顶,锋利的石棱便帮老人结束生命。

 

 

弃老洞

在湖北武当山地区,人一到60岁,就被年轻人送到野外的一只土坑里,这种土坑通常80公分高,50公分宽,200公分长,正好可容一人躺着或者坐着。老人住进土坑,家里人会送饭三天,然后就冻饿而死。此后,子孙后代再将老人遗体弄出来安葬(二次葬即安葬遗骨的习俗,也许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据了解,古代遗留下来的这种土坑,在湖北丹江口市官山镇,被当地人叫做“寄死窑”,整个官山镇发现了大约四十多眼古时遗留下来的“寄死窑”。

 

“寄死窑”又称“自死窑”、“寄死窟”、“老人洞”等。指的是在山壁上或灌木丛中挖掘可容一人大小的洞窟用来寄放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专家认为,这一发现不仅印证了中国民间丧葬习俗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也为广泛流传于亚洲国家的“变弃老为敬老”的类型故事找到了一个依据。因为古时侯爷有尊老、敬老传统,故有专家认为,如果这些山洞用于寄死方式,与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孝道历史完全不合。

 

(二)鄂西北的自死窑

 

在汉水鄂西北段沿江密集成排的“自死窑”遗存,似乎印证着一个传说久远的古代怪异风俗:弃老。在古代,弃老的习俗在不少民族或地区一直存在,大凡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被认为已经无益于社会,应该让其自死,因而会被送往开凿在山崖上的石洞或土洞中坐以待毙。这些石洞或土洞便称作“老人洞”、老人“自死窑”。据当地民间相传,后来因为发生一起突发事件,年轻人毫无办法,最终依靠一位侥幸苟活老人的经验和智慧才摆平。从此,人们才体会到老人是宝,应该让其善终。“自死窑”还可能是悬葬、悬棺的“鼻祖”。

 

 

自死窑

 

(三)瓦罐坟风俗

 

古代的某个历史阶段,还有一种叫瓦罐坟的风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满60岁的父亲安置在村外的预先用青砖砌好的瓦罐坟中,不封墓门,每天送一次饭就在墓口砌一块砖,就这样,过不了多久老人就死在了墓中,陪葬的东西很少,就是一个瓦罐什么的,用来装水或是饭菜的。最后砖把坟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亲。

 

 

瓦罐坟

 

这种坟墓的样子至今在某些平原地区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坟墓也是历史上活埋“无能人”陋习的一个证明。

 

 

送一次饭加一块砖

 

此外,还有山东胶东半岛的“模子坟”、山西晋中市昔阳县的“生藏墓”等。由此可以证明,在中原文明的核心地区也存在过这一弃老习俗。诸多事实告诉我们:彼时的弃老习俗,一定有它存在的充分的、合理的理由,而不仅仅是原始民族或人性恶的一种注脚。

 

为何在以“礼仪之邦”的古代中国,竟然流行过野蛮的弃老习俗呢?人类的伦理感情、亲情本能,真的就如此微不足道、如此无能为力吗?俄罗斯学者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中认为,那些原始民族“遗弃或杀死老人”,并非由于生性残忍,“而是由于野蛮人不得不为自己生存奋斗的那些条件”,“杀死非生产的成员对社会来说是一种合乎道德的责任”。这一论断,已由大量人类学调查材料所证实,至今仍是解开弃老习俗文化之谜的一把钥匙。弃老习俗制度即使真的发生过,也只能存在于不发达的历史阶段(据野史记载,可能在史前时期至秦代时期),后来随着社会进步、粮食丰收和礼仪的完善,逐渐就取消了。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弃老风俗”

 

据民俗学学者研究,不仅在中国,在韩国、印度、日本、印尼等国家也有同类弃老故事传世。由此推断,遗弃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在古代可能是遍及各个民族的普遍现象。一位欧洲学者曾经详细介绍了古代社会处死失去健康的国王、巫师、祭司的习俗,有的民族的巫师年迈以后甚至挖个坑让后代将自己活埋。

 

例如,据日本史书《楢山节考》记载的“弃老风俗”,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苦的山村中,老人活到70岁时,为了节约粮食,养育幼童,家里长子就会把他们背到村子附近的楢山上,让其自生自灭。由二战后日本作家深泽七郎的一部短篇小说改编而成的同名影片《楢山节考》,于1958年和1983年两度被改编成电影享誉世界。

 

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日本信州深山里一个偏僻的村落。小山村后的楢山连绵不断,峰顶终年积雪,将村庄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由于生活的极端贫困,村子里没有多余的粮食让没有生产能力的老人和孩子吃。这里有个习俗:每户人家,只有大儿子可以娶妻生子,其他男人只能干活,不许结婚,他们被称作“奴崽”。

 

至于老年人,男人一到了70岁,女人一到了60岁,就要由儿子背到村后的楢山上去,任其自行消灭。这个影片以日本民间流传的弃老传说为主题,讲述了落后愚昧的深山部落中传承的弃老风俗,即把年龄达到七十岁的老人送进楢山,美其名“祭楢山神”,事实上是任其自生自灭。影片传递出让人为之生出悲悯之心的力量。这是一出悲剧,扣入灵魂的震撼,是关于生存与道德的拷问。

 

 

《楢山节考》剧照

 

在日本长野市与松本市之间有一座“姨舍山”,根据旧俗所说当老人年纪超过70岁时就要被子女们抛弃在此山上。长野市自古为长野国所在,长野地势崎岖多山,交通不便,闭塞的环境再加上长野资源匮乏,农作物产量低下,如若是太平时节日子可能还好过,一旦陷入战乱全家都得饿死,于是老人们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只能接受被送到姨舍山去活活饿死的结局。

 

传说在朝鲜高丽时代(公元918-1392年),等到父母年老体弱一样要被儿子用一种特制的藤椅背上高山活活饿死,这个时代也被称呼为“高丽葬”时代。后来,这个习俗被废止,原因就是中国的皇帝给高丽国王出了一个难题,结果一位被儿子偷偷藏起来的老妈妈给出了答案,高丽王受到感动便下令废止了高丽葬。

 

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其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期里,都曾经或长或短地存在过“弃老行为”。从“弃老”到“敬老”习俗的转变,是人类文明一次质的飞跃,它不仅意味着人类对“经验”和“知识”代代积累传承的日渐重视,更蕴含着人性的觉醒,蕴含着人类逐渐学会对每一个个体成员生命的尊重。

 

四、保姆上班8天,老太离奇去世!

 

 

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

 

“禀仓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人们从弃老转向敬老,因为他们是我们的父母,是我们最亲爱的人。

 

但是,当今421”家庭的许多儿女因为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卧病在床的父母,往往会选择雇佣保姆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目前,国内的老年家政服务业依然面临市场混乱、人员流动大、标准化艰难等问题。近日,保姆杀害八旬老人一案也令人痛心不已。

 

这残忍的一幕发生在江苏溧阳。

 

受害人是一名 83 岁的老太太,嫌疑人则是她的保姆。保姆做这些时并不知道,房间里有一个摄像头,她的一举一动都被拍摄了下来。

 

5 11 日上午,现代快报记者从死者家属处获悉,他们和嫌疑人是老乡,事发前双方相处融洽,未发生过矛盾冲突。更令人吃惊的是,保姆行凶后还非常镇定地教死者家人处理后事," 要不是家里有监控,我们说不定还要感谢这个杀人凶手!"

 

(一)保姆上班才 8 天,老太太就离奇去世

 

今年 57 岁的张阿留是死者的小儿子,他向现代快报记者讲述了事发经过。" 我妈妈有糖尿病,最近病情有点严重,行动不太方便。" 张阿留的母亲姓陈,今年 83 岁,早年就患有糖尿病,平时居住在溧阳别桥镇的老房子里,一直由嫂子照料。早在一个多月前,老太太病情加重,其他子女又都在外工作,只好找个保姆来帮嫂子一起照料她。

 

" 之前也找过保姆,我妈妈说保姆曾动手打她,我们就在母亲房间装了监控。现在这个保姆是她自己主动找过来的,刚到这边工作了 8 天,她不知道家里有监控。" 张阿英是死者的大女儿,据她介绍,当事保姆虞某某今年 67 岁,也是别桥镇人,两人认识十多年了。

 

" 她之前在溧阳一家医院里做护工,也是她主动找的我,我觉得都是乡里乡亲的,而且还有经验,就让她来照顾我妈了。" 张阿英介绍,从 4 25 日开始工作算起,虞某某前后总共在她家做了 8 天保姆。期间,双方相处一直很融洽,在张阿英看来,这个新保姆确实讲一些同乡情分,照顾老人非常细致周到。也正因此,一家人对待保姆也非常好,甚至放松了对她的警惕,连监控都不查看了。

 

5 2 日晚上,张阿英突然接到弟弟打来的报丧电话,母亲突然离世了!" 我听到这个消息很难过,也没多想,事后再想想觉得很奇怪,因为中午的时候,我还看见嫂子喂她吃了整只鸽子,晚上的时候老太太又吃了一碗饭,状态很好,怎么会说没就没了呢?"

 

 

 

保姆拿毛巾捂老太太面部、坐在老太太胸部 图为监控画面截屏

 

(二)监控拍下残忍画面,保姆闷死老人

 

报丧电话是小儿子张阿留打的,因为五一期间放假,当天晚上他就住在老房子里。要不是看到监控画面,他根本不敢相信,家里请来的保姆居然敢在他的眼皮底下行凶。

 

"10 点左右我洗完澡下去看过妈妈,问她哪里不舒服,还给她揉了揉胳膊。" 张阿留回忆,5 2 日晚 10 30 分左右,保姆虞某某突然打电话叫他下来,但没说什么事。" 我下来就看到妈妈呼吸比较重了,胸前衣服上还有菜叶,我就擦了擦,当时以为她睡着了,也没多想,这个时候保姆又催我走,我就离开了。" 当晚 11 时许,张阿留再次接到保姆电话,他下来后,保姆说他妈妈不行了。这回他发现母亲已经毫无生命体征。

 

直到此时,张阿留仍未对母亲的离世有过怀疑,他随即打电话向其他兄弟姐妹报丧,叫他们赶过来处理后事。得知老太太离世的消息后,小女婿张建东觉得事发蹊跷,随即就通过手机查看了岳母房间的监控。" 监控是我去安装的,我们每个子女的手机上都有,但只有我这个主机有回放功能。" 张建东看到监控拍下的残忍画面,气得浑身发抖,随即将视频下载保存并通报家人。

 

张建东向现代快报记者提供了一段长达 36 分钟的监控视频,画面完整记录了当晚的事发经过。监控画面显示,当晚 10 06 分,小儿子张阿留对保姆交待一番后从房间离开。10 11 分,保姆起身拿毛巾捂住老太太面部,持续一分钟后,保姆转身将房门关起,然后继续用毛巾捂住老太太面部,紧接着竟直接上床,坐在老太太的胸口。期间,老太太有多次挣扎,但保姆均视若不见。监控显示,10 24 分到 10 27 分,保姆一直坐在老太太胸口,手中还摇着扇子。

 

当晚 10 30 分左右,张阿留接到电话后下来,经过一番查看后,未察觉异常,随即在保姆的催促下离开。张阿留走后,保姆又多次上床,坐到老太太胸口上。直到当晚 11 时许,经多次确认老太太无生还可能后,保姆才再次打电话通知张阿留。

 

(三)事后镇定教家属办后事,警方已介入

 

5 11 日,张阿留向现代快报记者回忆称,在第二次接到保姆电话下楼后,他发现母亲已经没有了生命征兆。他内心里非常难过、慌乱," 脑子里嗡的一下,也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没想到这个时候,保姆却显得异常镇定," 她说不要慌,我送走了很多人,这个我懂。她让我把寿衣拿出来,她来给我妈妈洗洗擦擦,然后换衣服。我都照办了。"

 

张阿留称,确认母亲离世后,他一边将消息通报给家人,一边按照保姆的指挥处理后事," 我那个时候还觉得这个保姆人真好,还跟她说多亏你了,还要谢谢她的。知道真相后简直太崩溃了,恨不能把她锤死!"

 

据了解,在接到张阿留的电话后,张家人陆续赶到现场。面对痛哭流涕的一家人,保姆没有丝毫慌张,甚至还镇定地教一家人怎样去处理后事。" 她让我嫂子煮鸡蛋给她吃,说这是风俗,还让我们给她点礼钱,当时我们都觉得这是应该的,还对她心存感激呢!" 张阿英坦言,他们一家人都被保姆一贯的良好表现给蒙蔽了,直到看见监控视频才不得不相信眼前的事实。

 

" 我们之间从来都没有过矛盾冲突,也没有其他仇怨,在我们家工作这段时间,双方相处也很好。她表面上对我妈妈照顾很周到,我们对她也都很尊重,想不通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张阿留称,事发至今,张家人一直搞不明白保姆行凶的动机。

 

据了解,在发现监控视频里的内容后,张家人就打电话报了警。

 

5 11 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从溧阳警方获悉,警方在事发后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嫌疑人已被控制,目前警方正在侦办此案。

 

养老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民生工程,除了子女们主动承担赡养义务之外,政府相关部门也应积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养老难”的问题。近些年来,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惠及老人及其儿女的政策,比如各地探索建立"子女护理假",以减轻子女赡养老人的困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政策可以得到落实,进而能够杜绝类似悲剧的发生。

 

五、情法难容,应严惩不孝犯罪

 

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子女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履行义务。而在现实生活中,不乏一些子女因某些“原因”而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现象。有的为了遗产之争而与父母闹得不可开交,有的认为父母偏袒兄妹而不履行赡养义务,甚至还有为一点小事争辩就拒绝赡养父母。

 

除了子女应当履行对父母经济上的供养之外,还包括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这些义务没有期限,也没有附加条件,只要父母子女关系存在,父母有赡养需要,子女就应无条件地履行赡养义务。而且这种义务为法定义务,不能随意解除。对于有切实困难的家庭,应通过扶贫、社会福利、公共养老等多方面的措施和制度进行帮助和支持。

 

在中国传统社会,不孝是极为严重的罪行,属于十恶重罪之一。如中国传统法之代表《唐律·名例》中规定, 不孝罪包括:"谓告言诅詈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供养有缺;居父母丧身自嫁娶,若作乐,释服从吉;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诈称祖父母、父母死。"这十种情况,都属于不孝的犯罪行为,都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惩罚。

 

 

《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代表作

 

根据媒体梳理资料,国内目前已有云南盐津、陕西旬阳、江西赣州、江苏淮阴、湖北宜昌、贵州六盘水等多地区相继出台关于打击整治忤逆不孝行为的规定。根据规定,当地对“侵占老年人房产、财产,对老人进行歧视、侮辱、打骂、伤害”等十种忤逆不孝的不良行为,通过法制教育、司法督促、联合调解、信用惩戒、治安处罚、依法打击等六个层面的工作依法进行打击整治。

 

孝道是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时代在变,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善事父母”等家庭伦理仍是家庭的幸福密码。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生老病死。面对年迈的父母,子女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去关照,用足够的忍耐力和奉献精神,让老人度过人生最后的幸福时光。

 

如有相关养老问题,请咨询陈老师:13811375603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海边的浪淘沙、杭州网、现代快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