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运营 | 养老机构突发应急预案之长者猝死应急预案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8-18    分享到:

关于猝死,需要知道的3件事

 

1猝死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定为急性症状发生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其特点:

 

①死亡急骤;

 

②死亡出人意料;

 

③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

 

即: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

 

2猝死的临床表现

主要是心跳骤停和呼吸停止。可依次出现下列症状和体征:

 

①心音消失;

 

②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

 

③意识突然丧失、抽搐、称之为阿斯综征,发作可自控,或1-2分钟可恢复,持续时间长可致死;

 

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随后停止;

 

⑤昏迷;

 

⑥瞳孔散大。

 

3猝死的10个病因

综合整理自网络

1. 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可以迅速出现休克、昏迷,以致猝死。

 

2. 脑出血、高血压病患者易患脑出血,出血积存在颅内无法排出,压迫脑组织而致猝死。

 

3. 肺栓塞→瘀血形成血栓,栓塞在肺动脉而猝死。

 

4.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暴饮暴食、酗酒是发病原因。造成胰脏出血坏死、外溢,发生自体消化所致。

 

5. 哮喘哮喘病人在某些刺激物的侵袭下,突发呼吸道强力收缩,进而不幸丧命。

 

6. 青霉素、普鲁卡因易引起药物过敏,造成病人过敏性休克死亡。

 

7. 猝死症候群此病多见于年轻人(17-40岁),死前各项检查均正常。原因可能与钠离子通道代谢异常有关。

 

8. 葡萄球菌性暴发性紫癜临床表现为在呼吸道感染康复过程中,突然发生病情恶化,病人多死于中毒性休克。

 

9. 毒品、某些药品过量也易造成猝死。

 

10. 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前者最常见,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为多见,少见有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夹层、低血钾、急性心肌炎、心肌病及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脱垂综合征药物、电解质紊乱等所致长QT综合征等。

 

养老机构长者猝死应急预案

 

1. 整个养老机构或项目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确定好人员职责分工,并定期提供各种突发事件处理办法培训,做到全员都具备相应的应急处理能力。

 

2. 护理部日常做好应急抢救物资准备,包括救护车辆调度、急诊抢救设备和药品的完好与齐全,确保随时可用,做到班班清点。其中急救物品做到“四固定”,即定物、定数、定位、定期检查;设备要确保通电或电量足可用。

 

3. 一线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并定期实操训练。

 

4. 加强全体护理工作组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定时演练,提升团队急救配合能力与应变处理能力。

 

5. 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养老机构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加强巡视,仔细观察长者日常活动与休息、睡眠情况,遇到突发情况,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6. 一旦发现长者出现猝死情况,立即评估其意识、呼吸、检查反应及颈动脉搏动情况。

 

7. 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立即原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吸氧、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入住老人帮助呼叫其他护理人员或利用紧急呼叫系统通知护理站值班的医生、护士及其他护理人员。

 

8. 增援人员到达后,立即拨打120急救,呼叫救护车或拨打就近合作医院的绿色通道电话,安排车辆送医。

 

9. 在救护车到来前,应继续采取各种抢救措施,同时通知护理部主任、院长等院方相关领导。

 

10. 院方相关负责人通知家属、做好沟通与安抚安抚工作。

 

11. 救护车来到后,配合医务人员护送长者到医院。

 

12. 在抢救前后过程中注意对同室或周边长者进行安慰,家属到场后注意安抚家属情绪

 

13. 长者转走后,相关人员据实、准确地记录老人发病及抢救全过程。

 

14. 配合医院及家属跟进抢救,若抢救过来,根据医院安排住院治疗;若抢救无效,则协助家属处理后续事宜。

 

15. 对整个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复盘、总结。

 

养老机构长者猝死应急处理程序

 

 

养老机构长者猝死应急处理注意事项

 

 

1. 提前与医院搭建就医绿色通道,最好使用智能化呼叫系统,节省抢救时间。

 

2. 稳定同住及周边居住长者情绪,避免引起其他长者不必要恐慌和担忧。

 

3. 稳定当事家属情绪,要求每位员工不得以个人和机构名义向外扩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如有其他家属来院探视,由行政人员或销售人员做好家属的接待工作和思想工作。

 

4. 如有新闻媒体进行采访,必须经过院长同意,未经同意,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接受采访,以避免报道失实。

 

(如有养老相关题和合作意向,请联系4008-522-808 ;13811375603(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