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医养结合:我国医养机构发展现状与医养结合的发展路径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11    分享到:

面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深度发展和老年人养老需求;

 

如何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事关我国两亿多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事关国家、社会稳定发展的大问题。

 

近年来,我国逐步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养老服务体系。

 

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提升了空间。

 

但现实与养老实践证明,无论何种养老体系都离不开医养、康养,医养结合;

 

已成为新时期老龄化社会养老需求的新趋势、新要求。

 

是真正保证老年人健康养老、幸福养老的唯一养老模式。

 

养老服务产业医养结合的现实困境

 

(一)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

 

“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社会养老没有得到认可,可能在的农村地区,还会有镇政府设立的养老院。

 

老人被送去养老院被认为是儿女不孝的行为,不仅儿女被邻里邻居指责。

 

老人也会感觉没有面子,因此,养老院的入住率比较低。

 

(二)养老机构数量匮乏,服务范围窄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少,建设资金不足。

 

县乡地区一般以传统的农业经济为主,经济效益低。

 

增长缓慢,而工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

 

企业数量少,导致财政收入有限,再加上,国家取消农业税等一些减免税收政策。

 

不断增加对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付,更是加大了县级政府的财政压力。

 

无法给养老机构足够的资金支持是造成养老机构数量短缺的直接原因。

 

(三)医养结合专业人才匮乏,基层医疗水平低

 

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政府重视与高校进行合作,进行护理等专业方面的培训。

 

但是,受到“虹吸”效应的影响,毕业后的专业护理人员即使面对竞争激烈的环境。

 

也大多选择进入大城市医院,而不愿意屈居较低层次的医院,更不用说农村的乡镇医院.

 

(四)医养融合度低,政策支持不足

 

我国尚未全面建立信息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

 

医养结合的核心特征就是针对性服务,即针对不同层次的身体状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前提就是需要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然后再确定服务的种类。

 

但是,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大多尚未建立,或者仅仅停留在信息平台的建设上。

 

对信息化和智慧化认识不足,导致资源浪费。

 

养老服务业医养结合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宣传方式,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

 

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仅仅依靠家庭养老不足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养老需求。

 

要创新养老宣传方式.比如,通过编排含有相关理念的广场舞、二人转等动态宣传方式。

 

引导农民逐渐改变传统的观念,使他们逐渐认识到由仅仅依靠子女的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的必然趋势。

 

(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市场化运作模式

 

首先,简化审批流程,对于社会力量举办医养融合机构,应该整合审批程序,优先批复,缩短审批时间。

 

其次,扩大医保定点机构和医保结算范围。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倾斜,开通快捷绿色通道。

 

设置统一的养老机构服务标准,定期进行考核。

 

符合条件的可以进行报销。

 

(三)加大农村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

 

培训方面:

高等职业院校设置医养结合相关专业,通过学校的系统培训。

 

资格认证方面:

开展业务资质认证绿色通道,对于在高校或者培训基地培养出的人才要进行资格认证。

 

建立医养结合人才的统一标准,而且要定期认证。

 

促使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加快培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综合素质人才。

 

在人才挽留方面:

拓宽人才晋升渠道,提高薪酬待遇,通过多种方式激励城市医护人员下乡,制定财政、户口、买房、社会保障等激励政策;

 

实现城乡人才要素适当流动,让农村能够真正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四)完善顶层设计,推进智慧养老

 

为了更好地实现医养融合。

 

可以依靠互联网相关技术,建立医养结合信息化大数据平台。

 

更好地实现医疗和养老信息的共享,将医疗机构对老人的定期检查情况录入信息化平台。

 

形成电子病历系统,当患者再次就诊时,医疗机构能够掌握就诊信息,提高医治效率。

 

本文资料参考:今日头条,养老E周刊,百度百科部分资料,纵横房地产,搜狐新闻

(如有养老相关题和合作意向,请联系4008-522-808 ;13811375603(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