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鼠"实不易,2021年必定"牛"气冲天。当你累了、迷茫了、快要失去力量的时候,想想养老圈里比我们优秀比我们努力的前辈们。他们像灯塔一下,为养老行业的“旅人”和“行者”带来希望与光芒!以此文向养老偶像、行业前辈致敬!以下内容取材于网络,若有异议,多多包涵,多多谅解!
粉丝眼中的“养老偶像”
(以上素材来自网络,视频编辑仅表小编个人”小猜测“,如有不妥,多多谅解)
吴玉韶先生2020年养老观点(部分)
从2019年老龄政策看产业发展新趋势
2020-01-09 中社养老产业周刊
2019年是老龄重磅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年,随着老龄政策不断完善,老龄产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将呈现六个新趋势。更加注重需求导向、更加注重健康服务、更加注重协同发展、更加注重跨界融合、更加注重科技支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老龄产业今后一个重要趋势是:从外延式数量速度发展转向技术质量效益的内涵式发展。顺应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满足监督管理标准,关键是培育核心竞争力,通过在管理、服务、技术、人才、标准五个方面下功夫,“练好内功,做好自己的事”。适宜的产品和服务才是老年人需要的,企业要真正以老年人为本,真正站在老年人需求角度去研发、设计和提供符合老年人实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主观臆想的“伪”老年产品和服务。企业应当以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为中心,以高质量和多样化供给作为企业优势,以特色和优质作为企业品牌,以综合质量效益作为发展目标。
老旧小区改造是老年人的福音
2020-05-14 中社养老产业周刊
对老旧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尤为紧迫。老旧小区里大部分是老年人,很多还是高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他们对适老环境改造的期盼与日俱增,这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抢救性”工程。因此,做好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对于解决大城市养老难问题,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增进老年民生福祉,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对于构建共建、共享、包容、参与的老龄社会治理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等,都具有积极意义。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要合理规划和提供适合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和公共服务,为老年人原居安老、在地老化提供必要的社区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保障。对老旧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的安全性,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的便利性,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
老龄事业、产业发展的四大机遇
2020-06-08 海马康养
政府工作报告的工作部署中,对健康事业和产业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作出了许多新部署。“比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加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能力建设。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普及卫生健康常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对老年人群,对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意义重大,特别对进一步深化医养结合、康养融合,是一个重大机遇”。
第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加强“两新”建设,即新基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基建尽管是面向信息化为主的建设,但是信息化对改变传统的养老方式,促进智慧养老发展是一个机遇”。 “农村养老是当前老龄工作的一个难点和薄弱环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养老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农村养老短板也将得到尽快补齐。农村养老差距大,也意味着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第三个机遇是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来,今年要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要对3.9万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涉及700多万居民,比去年增加一倍。“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表明,57%的城乡老年人都认为住房存在着不适老不宜居问题,其中农村高达63.2%。老旧小区居民大部分是老年人,老旧小区改造对老年人来讲是一个福音,对老龄产业来讲,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民法典”的颁布,对保障老年人权益有重要意义。“很多专家在解读两会涉老内容时,往往只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几处养老的内容,其实,这次全国人大通过的民法典,对所有公民来讲都很重要,同样对老年人权益保护也有很大意义”。
“参与、发展、享乐”是新时代养老的新趋势
2020-07-14 聊聊养老那些事儿
新时代,有新的养老模式。过去养老主要在于解决吃、穿、住、医、用等日常生活必需的问题,是“生活必需型”养老。新时代、新养老,老年人对养老生活充满新期盼,对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也更高。新时代养老正在由“生活必需型”向“参与型、发展型、享乐型”转变,这是与时俱进的转变,是向高质量养老的转变。
创新我国养老制度,最根本的是要探索建立中国特色养老制度,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受到亿万老年人欢迎和拥护的中国养老之路,具体来讲,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第一,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家庭、个人五方面的关系。第二,正确处理好事业和产业的关系。第三,正确处理好城市和农村的关系。第四,正确处理好物质保障和精神保障的关系。
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不是高配,而是标配
2020-07-15 老龄居产业联盟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快速信息化、快速老龄化的发展背景下,老年宜居环境建设面临着更严峻、更紧迫的形式。过去建设的公共设施和居住设施对老人不宜居,不进行适老化改造,当下的老年人“等不起”。现在新建设施如果不进行老年宜居环境规划设计,未来“改不起”。老年宜居环境建设首先要树立年龄友好、代际友好、环境友好等新理念。“很多老年宜居环境,不是做不到更多是想不到”。要把老年宜居环境理念有机融入到公共政策、建筑规划、设计制造、生活服务等各个环节中,纳入社会治理体系中,整体规划,全面推进,“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次,要全方位的认识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设物理宜居环境,即建筑适老化改造,这是老年宜居环境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全部;二是建设虚拟宜居环境,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不能很快适应,生活中出现许多不便利,因此虚拟宜居环境越来越重要,但虚拟宜居环境并没有得到全社会的足够重视,也没有纳入到老年宜居建设的范围;三是建设文化宜居环境,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爱老传统文化精神。
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不仅仅为了安全便利,也是为了参与。积极老龄化最关键的要素是参与,如果没有环境的保证,老年人是很难参与的。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不是高配而是标配,全社会都要有意识地为老年人提供宜居环境。这不是老年人所特有的,不是老年人要求得高,而是我们社会应当给予的普遍的标准化的配置。作为民生建设的重点内容,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不仅仅要立足当前还要面向未来。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是社会家庭个人的事。应该说涉及到社会各个部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协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适老化改造是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中大家最关注的,也是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最便捷的切入点。适老化改造不必刻意追求“高大上”,而要追求“平实小”,解决问题才是根本。适老化改造和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确实都是新生事物;不专业、不科学、不规范,反而形成了新的障碍。我们要重视,避免再建设新的有障碍的东西,不仅没有把无障碍改造了,还建设许多新的有障碍的东西。
健康养老是未来最具希望的产业
2020-08-19 中国老龄
长寿时代不只是自然年龄的长寿,而是有生命生活质量,有价值尊严的健康长寿。这是与时俱进,内涵更为丰富、更有意义的长寿。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群体长寿的一个主要指标。
智慧养老既要技术精度更要人文温度
2020-08-27 常青藤会客室
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还可以缓解人力资源短缺,纾解养老服务的痛点难点,推动新时代养老服务业“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融合是智慧养老的生命,智慧养老不是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其本质是与传统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模式的有机融合,融合度越高,智慧养老就越有生命力。目前,智慧养老有四大领域:一是智慧养老管理;二是智慧养老设施;三是智慧养老服务;四是智慧养老产品。
智慧养老虽然好,但也不是万能的,要防止“智慧不养老,养老不智慧”,避免技术至上,炫技术、炒概念,做表面文章,因为技术再好,也代替不了养老服务特有的人文属性。
养老的本质是服务,而养老服务的最大特征是人本,人对人带有情感的近身服务是其基本形式。所以,再先进的技术都不可能代替情感、代替近身服务,智慧养老既要有技术的精度,更要有人文的温度。
从个体健康到群体健康
2020-09-13 老龄大数据
构建健康长寿老龄社会的“五大要点”。首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推动从个体长寿到群体长寿转型的根本动力。其次,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和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从个体长寿到群体长寿转型的关键要素。要以健康中国建设为契机,加快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使老年人不仅活得长,而且更健康,更有活力,更有生活生命质量。再者,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作依托,机构养老作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方便可及、更加丰富、更有质量的养老服务。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动智慧养老,把智慧养老与传统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模式有机融合,实现技术精度与人文温度的高度融合。最后,应当加强老年友好环境建设。从物理环境、文化环境、虚拟环境三方面入手,加快适老宜居环境建设,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安全、更便利、更舒适;加强老年友好文化环境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进一步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增强不同代际间的文化融合和社会认同,加强老年友好虚拟环境建设,让数以亿计的老年人跟上快速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共享数字技术的红利。
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
2020-09-15 养老那些事儿
“2020年既是‘十三五’规划收官、‘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也是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第20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窗口期”。“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新增老年人口将是“十三五”时期的1.5倍,2025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急剧的老龄化大潮席卷而来,随着“60后”逐步加入老年群体,我国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既面临着新机遇也面临着新挑战。
老龄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2020-10-18苏州市怡养老年公寓
2013年老龄产业发展元年以来,行业从小到大,从量到质,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老龄产业发展五大影响因素:经济双循环新格局、社会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老龄化由缓速向急速发展、新冠疫情全面深刻影响、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发展。老年消费蓝海已经形成,老龄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全国已形成了以长三角为龙头的“一龙头,六中心”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十四五”是老龄产业发展的关键窗口期。新时代、新养老 、新目标,新时代养老将由生存必需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参与型转变,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目标。如何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关键在于精准、聚焦,由“漫灌”变“滴灌”。养老产业发展新趋势:更加注重健康服务、更加注重精神文化、更加注重协同融合、更加注重科技支撑、更加注重区域聚集、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健康是养老服务最大刚需,老年人最缺的不是医疗而是健康素养。养老机构发展四个发展趋势:向社区嵌入型发展、向康养专业型发展、向信息智慧型发展、向品质尊严型发展。旅居养老和老年教育将是未来很好的发展方向,学习是最好的养老。智慧养老讲究人本服务,技术不是万能的,智慧养老既要精度更要温度。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既有难点,也有机遇和希望
2020-10-20 苏州普康智慧养老
农村养老问题确实存在很多难点,城市养老服务经验很难移植到农村。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既有难点,也有机遇和希望,随着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逐渐提高,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利条件逐渐增多。同时,弘扬我国传统孝亲敬老文化、邻里守望相助精神和培育壮大农村老年社会组织,都有助于从不同角度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做好农村养老服务,要坚持四个原则:一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各地的经验和做法都存在一定地域局限性,不能追求一个模式解决问题,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要追求“高大上”,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就是好办法。二要坚持问题导向,要聚焦老年人实际需求,要突出重点,政策要由“漫灌”变为“滴灌”,重点要解决好农村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问题。三要坚持资源整合,政府、社会、市场、家庭、老年人个人要共同参与形成合力,要坚持家庭在养老中的基础地位,坚持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政府要明确自身定位,划清责任边界,避免大包大揽,为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环境。四要坚持以理念引领,要以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新理念为引领,发挥老年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农村老年人有自身的生活方式,农村养老有自身的规律,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要尊重农村的风俗习惯,使农村养老服务可持续。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当前要做好的六项工作
2020-11-10 养老那些事儿
从国家战略的新视角、新要求、新高度,当前要着力做好六项老龄工作:做好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加快构建老龄健康体系,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重视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加强老年友好环境建设,加强老龄基层基础工作。
《养老产业发展的趋势展望》
2020-11-12 CAGG护理和照护分会
2020年是一个特殊年,无论从国家、养老来讲,2020都是关键的节点。我们一直说2013年是养老产业的元年,七年来,我国养老行业从小到大,从质到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养老企业从2016年的6000家,到去年的2.7万家,增长之快的主要原因是:党政重视政策频出、社会关注多方参与、探索创新模式众多、数量质量增长迅速。在此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一些问题:由于老年群体的特殊性,收入低、消费意愿低,造成内需动力不足;政策多但不够聚焦和精准,执行力度小落实困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政府监管弱质量低。未来,养老产业会在过去七年的发展基础上,变得更快,预计5-10年中国的养老产业会逐步定型。
影响未来养老产业发展的因素归纳为五点:一、经济双循环新格局;二、社会治理体系能力的现代化;三、老龄化由缓速向急速发展;四、新冠疫情全面深刻影响;五、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发展。未来养老产业发展趋势,第一、更注重健康服务;第二、更注重精神文化;第三、更注重协同融合;第四、更注重科技支撑;第五、注重区域聚集;第六、注重内涵发展。对于企业、养老机构来讲,培育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指管理、服务、技术、人才、标准,练好内功,做好自己的事。未来十四五5-10年我国养老产业会逐渐成熟定型,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
发挥59%以上活力低龄老人的作用
有了健康,高龄不是问题,没有健康,低龄也是问题
2020-12-02 第一健康
精准服务老年人,首先要树立积极老龄观。对于大量的低龄的健康的活力老人,不能把他(她)养起来,要把他(她)用起来。一定要让低龄老年人参与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不是负担,不是包袱,是经济社会的发展重要力量,这就是积极老龄观体现。如果年龄80多岁到90岁身体依然很好,他(她)也不需要养老服务,但是身体不好的五六十岁就在护理院躺着。精准服务才是最好的。有了健康,高龄不是问题,没有健康,低龄也是问题。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需形成“六个共识”
2020-12-31 中国老年报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必须破除认识误区,统一思想,尽快形成“六个共识”:一是依法应对共识;二是积极应对共识; 三是整合协同共识;四是全面发展共识;五是全民行动共识;六是科学精准共识。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必须做到“知行合一”,只有正确的“知”,才能正确地“行”。因此,必须继续在全社会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破除认识误区,形成共识,凝聚起全社会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思想和行动合力。
来源:第六十三种颜色
(如有养老相关题和合作意向,请联系4008-522-808 ;13811375603(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