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如何区分?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04    分享到:

1 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 。

 

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很多人看这个定义,感觉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说的很类似。实际是有差别的, 社区养老吸收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并弥补了两种方式的缺点,是一种中庸养老模式,也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4:

 

首先,绝大多数老人倾向于居住在家中养老,社区养老符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因为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有利于老年人保持习惯已久的生活方式,而且经常和家人、朋友或熟人交往也能使老年人精神舒畅;

 

第二,社区养老以家庭为基础,社区街道政府一起共同承担养老产生的经济、人力、时间等方面的负担,解决了家庭结构小型化带来的老人照顾困难;

 

其三,社区养老服务多半以无偿或低偿为主,它能让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深切地感受养老需求得到满足的幸福感,有效地促进城市和谐社区的建设;

 

最后,十五期间到十二五期间,国家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了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 社区养老和其他养老方式的区别

 

社区养老不是家庭养老,而是社区中的在家养老;社区养老不是社会养老,而是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实行社区的在家养老。

 

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在21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3 社区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就是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逐步建立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服务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 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 。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现在的养老形式主要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三种。”韩布新介绍道。家庭养老指的是我们熟知的老人居家养老; 社会养老一般是指老人自费入住公立或民营的养老院、福利院、敬老院和护理院等,得到相应的医疗和照护服务;社区养老是前两者的中间形式,是指老人晚上住在家庭里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白天享受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的日托、家政、送餐等服务。

 

4 “空巢”老人别憋在家

 

“只要物质条件达到要求,老人走出家门养老是符合这一群体的心理需要的。人除了生理、安全等比较低层次的需要, 还需要满足归属和爱、自尊以及自我实现三大心理需要。 ”对老人不想被年轻一代看作“老弱病残”的心理而言,养老机构提供“老有所伴”的条件,满足了老人社会交往、归属、平等和尊重等需要,单身老人也有更多机会找到“第二春” 。

 

而另一方面,采用社区或社会养老的方式,恰恰能填补“空巢”老人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贫乏和空虚。早在2003年,国内心理学者范悦斌等人曾抽取社区养老院或敬老院和不与子女居住的70岁以上老人各220名进行比较,发现两组身体状况差不多,但前者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都显著优于后者。

 

5 社区养老一举两得

 

不过就现在的现实情况而言,社会养老机构从数量上、质量上还没有完全跟上现在的养老需求, 最大、最可行的发展趋势还是社区养老。

 

具体说来,社区养老让老人既享有家庭温暖、又能体会同龄人认同,一种“双赢”策略。另外,像社区老年大学这样的机构,还提供“老有所为”的机会, 让老人比有儿女相伴更有价值感。

 

不可否认的是,在“百行孝为先”的传统观念下,仍有人对养老机构排斥。“没面子、被抛弃感都是可能的负面感受。不过,对这些建国后成长起来的老年人来说,承认自己的需要、摒弃旧思想只是时间问题。”

 

6 社区养老能否托起“夕阳红”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步入老年,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一对夫妇需赡养4位以上老人的局面。面对这一“养老考验”,现在社区探索给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希望可以解决养老难题。

 

7 银发浪潮凸显“养老难”

 

“银发浪潮” 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到来。 对“空巢老人”进行抽样调查显示,虽然有72.94%的老人表示与子女关系很好或者较好,但是只有29.12%愿意或者比较愿意与子女居住在一起,48.34%的老人明确表示不愿意与子女居住在一起,22.54%的老人表示无所谓。

 

那么老人们愿意不愿意去养老院养老呢?调查表明:在空巢老人中,有20.59%的空巢老人表示愿意或比较愿意未来入住养老机构,与此相反,却有59.99%的空巢老人表示不愿意或不太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高比例的空巢老人不愿意或不太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呢?排名前三位的原因是:经济上承担不起,入住养老机构不自由,怕子女不愿意或怕对子女有负面影响。

 

但即使目前养老床位与老人数据相比,应该是很小的一个比例,可老年公寓入住率却不高。

 

8 居家养老需要“搭把手”

 

一直以来,我国只有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这两种养老方式。而如今,我们的社会迫切需要引入一个全新概念——社区养老。

 

面对养老的严峻形势,应该尽快开始这一课题研究。社区养老,就是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在我国,这仍是一个正在探索中的新生事物,上海等地走在了全国前列, 但也只是“雏形”。希望未来可以系统化、成熟化。

 

那么,生活自理能力日益变弱的老人能否在日间照料室里解决日常饮食难题呢?回答是“暂时还不能”。空巢老人迫切需要社区能伸出“双手”,而这些需求主要集中在各种维修、定期检查身体、上门医护、清洗衣物、陪同看病、家庭护理等,而聊天解闷只占需求的11.15%。这一数据表明,老人们需要精神的慰藉,但更需要有人“搭把手”,帮忙解决因体弱无力无法去解决的一些日常生活的难题。

 

9 养老业应有“规划图”

 

年幼的孩子可以“托”到幼儿园去上学,而年迈的父母是否可以“托”给社区白天照料?日间照料室如何才能更实用, 而不成为一个无法长期持续下去的 “鸡肋工程”?

 

一些老人渴望自己生活的社区能有一个“托老”的场所。“不需要“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和熟悉的环境,早晨出门在那里可以与一帮老人们娱乐聊天,体力不支时一日三餐可以在那里解决,开心过完一天后回家美美睡个大觉。爬高下低的家务活老人们往往无力去做, 若再遇到头疼脑热更觉得吃力,“社区若能根据我们的需要提供一些服务,那就帮了我们大忙。”

 

这个工作要想持续做好,必须要解决资金和人员的两大难题。这不应该只是某一社区的试验, 而应该成为各界关注和参与的社会工程,政府应该进行长期规划并起到主导作用。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将变老。如何破题,不仅是每一个家庭面对的难题,也将是整个社会面对的挑战。希望可以寻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来应对“银发浪潮”。

 

如有养老相关问题和合作意向,请联系4008-522-808 13811375603(微信同号)

 

来源:爱普雷德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平台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