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对美国养老院的真实影响

作者:陈鹏安    来源:陈琳翰养老频道    发布时间:2020-06-11    分享到:

编者按:6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全球新冠疫情正在恶化,6月7日,世界单日新增13.6万例新冠肺炎,是迄今全球新增病例最多的一天。美国和巴西为7-8日新增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面对正在恶化的全球疫情,本文根据对公开资料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不一定全面、准确、客观,所以,发表本文的目的在于让读者从一线观察者的角度看新冠肺炎对美国养老院运营的影响?原因?过程?以及下一步如何做好常态化防疫的具体建议,也许让全球的养老机构面对未来可能的常态化防疫工作因为阅读本文而受到些许启发……

 

在一月中旬的某个时间节点,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对各个行业造成了极其严重且不可逆的损失。我们不讨论病毒的起源以及责任归属问题,我们只用客观的态度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匮乏,而且昂贵的国家。这次瘟疫无疑是让美国的人才市场雪上加霜,尤其是原本就长期缺少人才输入的护理机构市场。影响最直接损失最惨重的就是遍布全美的护理机构。老年人在这次疫情中成为最大的易感人群,护理机构成为最严重的重灾区。就目前全球疫情分布数据来看,美国仍然在防疫抗疫的路上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截止目前具体统计数据如下。

美国疫情1.png

美国疫情2.png
 

 

疫情爆发前的美国养护机构

在美国庞大的感染数字背后,不难看出政府机构并没有在爆发初期给出合理的防疫方案,再结合美国人本来就觉得戴口罩等于已被感染的文化背景下,这种不重视与误导给病毒带来了巨大的发育空间。病毒会在几个人流量极度密集的城市产生大规模感染也可以说是前因带来的必然后果。实际上,我们从新冠肺炎到来之前,通过观察长期护理机构也可以看到一些安全隐患的端倪,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通过六年的观察发现整个美国的长期护理机构的价格一直在快速增长,这其中的因素不乏人工费用的提升,高速通货膨胀,劳动市场的压力,这一切的费用都会嫁接给消费者和老人的身上,然而这些这些而费用的提高并没有得到等价的高质量的护理机构服务。尽管如此,还是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护理机构的服务。因为美国社会的老龄化日益严重。客观地讲,在新冠肺炎冲击美国之前,老年护理行业可以说是资本眼中的朝阳产业之一。

 

疫情在美国养护机构传播数据

根据纽约时报最新的数据,全美死于新冠肺炎的所有人中有三分之一是护理院入住居民或者员工。在美国的养老院和其他针对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机构中,至少有28,100名护理院入住居民和工人死于冠状病毒。迄今为止,该病毒已在大约7700个机构中大肆传播。除此之外并不缺乏缺报漏报以及瞒报的现象存在且不是少数。根据美国CDC所提供的数据,新冠肺炎对于已经有潜在健康状况的老人十分致命,该病毒可以加速老人体内其他疾病的发病速度,而在养老院这种聚集设施内,工作人员的频繁流动和老人的患病率使养老院成为了病毒绝佳的传播途径。

 美国疫情3.png

疫情初期美国防控举措

从上图可以看出,长期护理机构的死亡率和感染率都是在全美的案例中属于名列前茅,实际上,病毒爆发初期,当美国的案例还停留在数百人的时候,作为一个在美华人是十分关注疫情的发展,我们可以每天从疫情的实时更新的地图感染分布上看出,病毒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西雅图,洛杉矶和纽约迅速爆发和扩散,这和美国人对于新冠肺炎的低估和对卫生监控力度极低是分不开关系的。

 

1关正门,开后门

政府一开始并没有要求民众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和手套以及其他护具,这种全民忽视病毒传播能力和致死能力也可以说是疗养机构会频繁出现大规模感染是一种必然结果。我曾被要求摘下口罩才可以进入一些公共场合,像这样的在我们看来极其荒诞的行为实际上在全美都在发生着,这或许是文化差异也或许是大部分美国人觉得武汉离美国十分遥远,但实际上美国是最早禁飞中国的国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美国是关了正门开了后门,让欧洲已感染的人员在没有合理监控的情况下大肆进入美国从而导致接下来几个月的悲剧发生。

 

2专业防护设备缺乏

也有报道指出,从在护理机构中的检测数据中发现大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这无疑为本来就监控能力差的机构雪上加霜。病毒爆发初期,个人防护设备缺乏导致一系列产品例如呼吸机,口罩,防护衣,温度检查设备的价格急速上升,使得工作人员只能使用效果不佳的筛查方法,这也导致了错查漏查。

 

美国护理机构面临的危机

将来或许有一天,大多数人和行业都会回到这场瘟疫之前的样子,但护理机构不会。福布斯的编辑对咨询公司Nexus Insight的总裁兼养老院财务的长期观察员罗伯特·克莱默(Robert Kramer)对话中曾表示,“再也回不去常态了。”

 

1财务困境

在新冠肺炎出现之前,根据国家老年人住房和护理投资中心(NIC)的数据,总体入住率约为83%,自2015年以来一直在下降。在80%或更低的入住率下,护理机构将陷入财务困境。目前,所有护理机构针对新冠肺炎所作出设备的升级和卫生安全的调整也会对护理机构产生更加巨大的成本,虽说护理机构的收入来自每一位入住成员以及政府,但在这样的感染率面前,入住率的大幅下降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2倒闭危机

甚至,许多护理机构或许在这次瘟疫中就不复存在了。因为护理机构有责任保护入住老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但显然这样的感染率和致死率随之而来的会是来自护理院入住居民家庭的大量诉讼,在巨额赔偿和成本提升的双重压力下,又有多少机构可以坚持下去呢?有分析师预测,由于找不到继续经营所需的资金,目前会有一半的运营商可能面临倒闭。

 

3信任危机

尽管可能会有一半的护理机构挺过这次瘟疫,他们可以通过花大量的钱在提升设备,提升安全意识,雇佣更加有责任心的护理人员,就算如此,他们是否可以通过钱来买回顾客已经失去的信任?换位思考,你是否愿意把自己家的老人安排在一个曾出现过新冠肺炎死亡案例的护理机构?我想不会。

 

根据4月份CNN的一份采访,一位女士在送其因透析而昏迷的母亲去急诊科时,从医生口中了解到她母亲所处护理机构已出现多个新冠肺炎案例,而在此之前,她甚至没有收到任何通知。

 

美国的媒体几乎每天都在大篇幅报道护理机构感染案例和采访。这些负面报道无疑为这些机构对于新冠肺炎的处理能力打上了一个问号。许多人甚至将护理机构称之为定时炸弹。

 

CDC提出护理机构应对疫情方案


1至少1名受训IPC人员

在五月十九日,美国CDC更新了关于护理机构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的详细方案,他们认为,在过去几个月的大量数据中分析出新冠肺炎对老人的影响力远高于其他年龄段,这使得护理机构成为了集中爆发区域,为此,他们设置了强有力的“感染预防和控制”计划(IPC)和专业的医护人员。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普遍认为,新冠肺炎将会伴随人类很长一段时间。CDC在这样的前提下,决定要求所有长期护理机构保持至少一名受训IPC的人员提供现场的管理计划。

 

2提供新冠认知与科普

CDC公布了一份十分详尽的针对长期护理机构的应对方案,包括增加安全物资,设施,提供对设施内所有人员对新冠肺炎的认知与科普。从而提升所有人对新冠肺炎的重视性。

 

3按时提交报告

要求每一个护理机构每周向国家安全医疗网络(NHSN)长期护理设施的新冠肺炎组提供一系列的报告,包括设施人员配备与供应信息,护理院入住居民状态和设施容量,员工状态,用品和个人防护设备,呼吸机数量和耗材数据。并且CDC强制要求了所有护理机构内坚决拒绝任何人员带病上班。

 

4政策传导和主体教育

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第一时间的新政策更新,对所有护理院入住居民和居民的家庭包括医护人员进行主题教育,提升护理机构内全员对新冠肺炎的认知和自我保护,从源头把控卫生和安全是防止扩散的重中之重。

 

5访客限制

CDC还提出对所有访客的限制要求,必须符合14天无任何病症且体温正常,由专业人员评估后才可以进入设施。

这些方案由CDC提出和监控,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全国范围内长期护理机构在对抗新冠肺炎上的操作一致性,也防止了毫无经验的机构作出错误的举措从而恶化疫情。

 

疫情安全保护准则

不论国内外,从疫情爆发以来,疫情安全保护准则一直在不断的完善和修改,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在相互借鉴和学习,然而中国和国外不同的地方还是比较显著的。从目前的感染人数上来分析,中国将我国的人数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在生活中的大多数环节设置关卡由专业人士把控每一个流动个体的体温和健康状态。全国范围内对医疗匮乏的地区第一时间作出调度,相比较于中国而言,似乎美国只是派出了两个大型医疗邮轮负责收治全美最严重的两个地区(洛杉矶和纽约)的病人,而且效果并不好,有报告称船上有对医护人员的感染可以看出对于新冠肺炎的学习和预防能力仍然需要提高。并且,从中国最新的安全建议守则中我们可以发现,中药位列其中,这是其他所有国家所没有的优势,我们可以通过中药提高人体对肺炎的抵抗力从而将感染率降低。

 

高死亡率背后的蝴蝶效应

美国疫情4.png
 

从上图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新冠肺炎在美国爆发以来,随着年龄的提高,感染后死亡率越高,从而也印证了养老院聚集性爆发的必然性。每一个在护理机构生活的老人都并非一个个体的生命,而是背后都有很多家庭在支持着,当老人去世,后代子孙会对国家医疗体系产生怀疑,当死亡人数中有三分之一是老人时,背后还有更多的人会对医疗护理机构的能力产生怀疑,这便会产生一系列的蝴蝶效应,股价暴跌,各州都有不同程度的游行都可以看出,人民正在失去耐心。迄今为止,美国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中国的总感染人数,在这样的极其夸张的落差中美国仍然以一天平均新增两万感染人数的速度上升,而中国似乎已经永远的停在了八万左右,我们可以直观的认为,美国仍有许多方面需要学习,来提升美国的防疫抗疫能力。

美国疫情5.png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以惊人的速度在阻断和中国的人员流通后感染率成为世界第一。

 

行之有效的抗疫建议

众所周知,美国的医疗体系十分先进,长期护理中心遍布全美,而新冠病毒对原本患有心脏病,肺病和糖尿病等老年疾病的患者有更致命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将防疫重心放在老年护理机构并且提出更有效果的抗疫建议:

 

1预防理念教育与引导先行

对长期护理机构中,显眼位置张贴防疫守则。定期对所有入住居民和护理员进行新冠病毒的认知教育,防疫教育,应急策略教育,隔离教育。从美国新冠病毒死亡率中有三分之一是老年人的数据上来看,防疫理念教育与引导先行迫在眉睫。基层防疫才是防疫的根本。设立全国护理机构新冠肺炎交流论坛,用于各个机构之间最新的实时的关于新冠肺炎的经验交流。设立模范级护理机构可供其他机构学习和套用,同时对防疫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提升。

 

2从技术上做好多层次预防体系

从技术上做好多层次预防体系,包括检测监测体系建设。

由政府机构或护理机构自主采购大量防疫物资,包括:

一次性手套,N95口罩,防护服,呼吸机,核酸检测器材等日常必备的防疫物资。做好物资足也可以让入住居民放心生活,护理员放心工作。并且将使用过后的废弃物资集中销毁以防二次感染。

在出入口设置温度监控关卡,安保人员对来往人员进行卡点式排查。在护理机构内部设置体温监测仪来排查内部流动人员的体温以保证第一时间发现可疑患者。推广APP打卡来对所有来往护理员及其他所有工作人员,护理员居民及家属进行体温监控。14天内无症状者才可以进入/离开设施。精准预防,精准抗疫,做好不感染,不传播,长期监测,定期检测。

 

3设施设备上做好感染后隔离功能设计

每个护理机构应设立专门的隔离区,区分:疑似病例,轻症病例,重症病例。

为隔离区所有设备每天更换隔离套,定时消毒所有设备,高强度消毒已被使用的或疑似被感染者接触过的设备,集中销毁已使用/已感染的防疫耗材。

在人员流通密集处放置体温传感器,用于检测来往人员实时体温。

 

4人员配备上增加投入

政府在人员配备上,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政府内部应与国家防疫机构做好配合,定期为政府人员进行专业的防疫培训,可下派至各个机构进行排查,监控,培训,提高全民防疫意识,定期更新新冠肺炎最新的防疫知识,如有必要,应下派长期驻守的防疫专家在一些大型长期护理机构中提供一切可能需要的帮助,和制定紧急应对方案和隔离方案。

CDC下放定时定量的合格的核酸检测套件去为所有长期护理机构进行补给与支持。

5做好常态化调整准备

在制度与流程上要做好常态化调整,因为新冠肺炎有可能长期与人类并存。

后新冠肺炎时代的所有长期护理机构应该重新检阅机构中所有政策制度和流程的调整,做好针对新冠肺炎长期与人类共存的应对方案,把握好个人隐私和监控力度的尺度,在不伤害人权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所有政策。

 

为疫苗研发争取时间

新冠病毒就像一场地震,一场超过百万人死亡的超强地震伴随而来的将是未来几年的余震,而这个余震很有可能改变世界格局。政府和社会将会需要数年时间来恢复,而死去的人永远不会回来,病毒最强大的地方就是人类的信任壁垒,当全人类为着共同的目标去努力,相信终有一天新冠肺炎可以得到消灭。消灭病毒是全人类的责任,自由并不适用于任何时候,现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牺牲部分自由的权利,尽量避免群聚行为,抗疫防疫没有国界,全民应该致力于尽自己绵薄之力为医疗科研人员争取时间来开发疫苗。

 

引用: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0/05/09/us/coronavirus-cases-nursing-homes-us.html  

https://www.forbes.com/sites/howardgleckman/2020/05/04/the-grim-post-covid-19-future-for-nursing-homes/#6b7ba3b62448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hcp/long-term-care.html

 

作者简介

陈鹏安先生,华人留学生,本硕均毕业于美国大学,目前在美国东部创办了一家医疗养老产业咨询研究公司。

本文是陈董亲自深入美国养老机构一线,观察研究写出的观察性文章,文章指出,根据全球公共卫生科学家提出的新冠肺炎可能长期与人类并存,为了提高美国乃至全球养老院传染病预防能力,本文结合美国相对失败的防疫现状,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普世性的预防烈性传染病新冠肺炎的建议,特发此文,以便为人类共同战胜新冠肺炎作出贡献。

 

本文首发于:陈琳翰养老频道

 

如有相关养老问题,请联系电话4008-522-808,或咨询陈老师13811375603(微信同号)。